实盘配资平台下载 Nature子刊被撤回!作者的新发现表明原来研究结论无效

发布日期:2024-09-15 14:09    点击次数:92

溶液中的纳米颗粒通过水合壳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尽管这些壳的结构被用来解释纳米学性质,但仍然缺乏实验结构的洞察力。

2019年3月1日,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的Sabrina L J Thomä等人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Atomic insight into hydration shells around facetted nanoparticl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弥合了氢键网络的光谱研究与溶剂化科学的理论进展之间的巨大鸿沟。

但是,在 2024 年 7 月 25日,该文章应作者要求被撤回,主要原因是新的发现表明原来的研究结论无效。

作者在随后的工作[1]中发现,对观察到的dd-PDF信号的解释是不正确的,这些信号被认为是来自水化壳,因此他们撤回了这篇文章。

相反,高灵敏度的dd-PDF信号源于乙醇-水基序的短程有序信号,它与水分散液中的氧化铁信号一起被检测到。分散液中的乙醇痕迹是颗粒合成后纯化步骤的残留物。

由于这一新发现需要新的实验证据和相关文献[2],因此在随后与共同作者发表的一篇文章[1]中详细讨论了这一后续分析的结果。

尽管这些新发现否定了该文章中关于水分子在纳米颗粒-水界面上排列的结论,但它们仍然证明了所开发的减法方法(即dd-PDF方法)在深入了解局部乙醇-水基序中水和醇分子的原子和分子排列方面的高灵敏度。

文中所提文章:

[1]Thomä, S. L. J. & Zobel, M. Ethanol–water motifs—a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double-difference pair distribution functions of aqueous iron oxide nanoparticle dispersions.J. Chem. Phys.158, 224704 (2023).

[2]Zhang, X. et al. The role of the OH group in citric acid in the coordination with Fe3O4 nanoparticles.Langmuir35, 8325–8332 (2019).

参考消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0636-y